拜現今智慧手機普及之賜,幾個大多20多年沒見的高中女同學,在LINE裡成立的同學會群組,有空沒空時,互相交換資訊,分享心情,討論近況,使這群組儼然成了一種形式的「聊天室」,也讓我去年11月才第一次擁有的智慧手機,時時刻刻毫不寂寞…

有天,一位女同學詢問我,英文名取Kuma,除了身材之外,是否有「特殊用意」,是不是因為:「喜歡熊」,加上她話後馬上接了個饅頭人白目笑臉,言語之間,似乎有著想公開探詢我的「意思」… 不是省油的燈的我,當然搬出我的「男女老少都愛可愛小熊」的理論,跟她解釋一下之後,其他女同學(包括她自己),也齊聲附和她們都也,“喜歡熊”…

或許這位女同學沒別的意思,是我想多了,但,那也毫不重要了!… 搬出我在前工作的辦公桌照片,這些曾經陪伴我忙碌工作的小朋友們,包括一整組「科學小飛俠」,真的很可愛,管他們是不是熊呢? 哈 (開始有點想念那個 辦公桌 了…)

(不過說真的,臉書上取名「Kuma」的,還真有一大堆小女孩!…還好我離那世界,好遠…)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年前高雄的戲院,專演國片或西片,通常分得很清楚,沒記錯的話,像光復戲院只上國片,大華僑戲院專映西片,即便是左營兩家軍方戲院,也是一中一西!我親戚這家戲院,在當初就是專演國片,當時也正值武俠電影的全盛年代,所以只要有在台灣上映的,我應該都沒有錯過,只是那時候年紀還小,記憶真的很模糊了,只隱約記得一些片子的片段畫面:《精武門》、《新獨臂刀》、《火燒紅蓮寺》、《十四女英豪》、《哪吒》、《血滴子》、《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少林寺》系列、金庸改編武俠系列… 以及我最愛的李修賢的《中國超人》、《猩猩王》…還有一部我印象深刻,大概是我看過的第一部韓國電影:1972年轟動全球的《淚的小花》,那時候我只有六歲,我卻還記得部分情節與畫面!… 開始懂得看電影後,整個童年的幻想遊戲,變成了李修賢演的中國超人與王羽的獨臂俠…

還記得打從上小學懂事沒多久,就很幸運的有機會,也看了非常多「文藝愛情片」。那時候姊姊總會吵著媽媽帶她去看文藝片,託她的幅,我總也會跟著她們去市區戲院看鄧光榮與甄珍、看「二秦二林」、看瓊瑤電影…而當瓊瑤的「二林二秦」的”三廳”文藝片風靡風靡全台時,說真的,我也曾幻想自己是銀幕上那個帥氣多情的男主角… 早在所謂「二林二秦」霸佔了幾乎所有台灣文藝片領銜主演的排名前,鄧光榮與甄珍,早就是所有影迷心中唯一且最佳的一對金童玉女!

所以,我應該幾乎沒有錯過那時候,那個年代時每一部上映的文藝片…於是,從我有點懂事開始,甚至是在記憶最深處,這些名字便佔據了我童年早熟的腦海:王羽、狄龍、姜大衛、田鵬、鄧光榮、秦漢、鍾鎮濤…以及我「永遠的偶像」、無可取代的 李修賢…除了同一部片子反覆看,我總也會站在戲院外劇照櫥窗前,望著那一張張的靜止畫面,久久不捨離開…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個戲院我最愛去的,不是可以吃免費零食邊看電影的販賣部,不是新奇刺激的放映室,而是整個戲院裡最明亮、悠閒的地方:看板畫室!它是戲院裡僅次於放映廳最大的空間,非常寬敞,因為要容下很多的看板… 它雖然有個非常大的窗口,面向著戲院後方、方便滑輪上下吊掛看板,但仍永遠瀰漫著油漆味道…喜愛看師父,用原子筆在劇照上、與用粉筆在帆布上,畫上相同格數的格子,然後依「比例」將劇照上相同位置的圖,複製描繪到帆布上…一部電影的看板,大概要用六塊帆布板,像拼圖一樣的組合起來…

畫室不會有冷氣,雖有那大窗口通風,但在港都的氣候,畫室裡總是悶熱的可以…所以常常,師父叔叔就不會穿上衣工作… 現在已經記不得他們的長相,卻隱約記得某個師父黝黑健康、因出汗而油亮的膚色,記得我總愛在炎熱的暑假午後,去那邊看他畫畫、跟他說話、看他睡午覺…不過,當時心裡在幻想什麼,老實說,我真不記得了…

 

補充1: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年前的那個年代,幾乎所有的「戲院」,放映廳都有現在電影院五百個位子以上的大廳規模吧!挑高很高,因為還有面積約有戲院1/3的二樓座位區;二樓的最後面,就是「閒人勿入」的放映室重地。裡面有兩台大大的膠卷放映機,對讀小學的我來說,儼然是隆隆作響的龐然大物!一部電影,通常要分成兩大卷膠片才放映的完,所以兩部放映機同時要開機作業是必然的,最重要的是,電影中途放映師父要很熟練、很技巧的讓一卷膠片轉完,馬上由另一部的機器盡可能無接縫感的接手放映,電影才不會中斷…

如果沒記錯,原來那台機器,接下來必須立刻把膠卷回轉,恢復原狀再裝回銀灰色的鋁盒;如果遇到搶手的熱門強檔時,還得馬上用麻繩滑輪,把片盒吊下一樓給等候已久的送片小弟,立即送去給別家戲院放映;在那個一切物資還不是很充裕發達的年代,因影片拷貝數不夠,或是下半卷來不及送到,觀眾被迫「中場休息」,也就司空見慣了,彷彿世界就此,靜止了!…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小學放學回家把功課寫完後,就會衝到電影院裡,為的就是:吹冷氣!三十多年前,冷氣,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種不常有的奢侈享受… 我總會站在
放映聽推門入口不遠處,天花板上冷氣出風口下享受涼風,一邊複習銀幕上再熟悉不過的演員的表情,一邊等待玩伴出現…常常,就我一個人,因為,不是每個堂兄弟都像我一樣功課不用爸媽操心,或是像我一樣幸運,不用幫忙家務…

腦海還有這些畫面:陪姑婆在燈光不能太亮的販賣部裡,用燭火封黏一包包秤好重量的瓜子、蟬豆、豬耳朵…在隆隆作響的放映室裡看放映師叔叔如何在一卷膠片快結束,熟練快速地銜接上第二卷膠片,然後匆忙用滑輪把拷貝鋁盒吊到樓下給急等著送拷貝到另一家戲院的小弟…但最愛的是:在寬敞但悶熱、瀰漫滿屋油漆味的畫室裡,看光著上身的畫師大哥,一手拿著劇照,一手依照比例在一大片拼圖式的帆布看板上作畫…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我的童年是在電影院裡度過的,一點也不為過!小時候也算是在「半個」大家族裡長大:父親的兄弟姊們全部住在同一排透天厝,雖各有各的門戶,但生活動態卻氣息相通、緊密相依從我有記憶開始,父親與伯叔們合夥經營地方上唯一一家上映一般電影的民營大戲院(附近另有兩家民營戲院,是以演鹹濕片與歌舞秀為主;另外還有兩家,是屬於軍方所有),雖然在我稍大之後,主要經營權移轉給了姑丈,但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是每天見面的親戚

因為可以自由進出票口,所以整個偌大戲院,成了我跟堂兄弟們的嬉戲天堂:停車廣場不是太空就是戰場、售票口扶手不是戰馬就是飛船、樓上樓下處處可躲人的謎藏結構、黑暗空氣混雜著銀幕忽明忽暗的光影、各種音效人語交響成的回音空間純真膽小又愛幻想的心靈裡,充滿了無限可能的冒險旅程與恐怖刺激正上映的電影怎麼演,我們就在場外扮演各中角色,隨意隨性更改劇情也來演一遭:雙節棍、血滴子、小李飛刀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家既非地主、亦非望族,我也無意炫耀小時是多麼聰明、優秀,反而我想說的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我就是最好的例證!世事變化莫測,再優渥的環境、再幸運的機會,沒有早早好好把握,不懂得順應時代潮流、經濟脈絡而調整改變,並重新評估大環境、把握新機會,有所謂再好的資質再好的「命」,都是枉然…

上天讓我對數字笨拙、對音符遲鈍,卻讓我對影像多感、對文字敏銳… 小時候媽媽總愛向親友誇耀我有多聰明優秀:「將來給他讀醫生,不然建築師也好!」只因為我功課優異,又擅塗鴉…上中學不久,我就很清楚的認知到,這輩子是圓不了媽媽為我編織的夢的,因為我對數理沒興趣,更考不好…我最有興趣的,卻是小時候每天下課就躲在親戚合夥經營的電影院裡,那一部部不知重複看了幾遍的電影,銀幕上的刀光劍影、劇中人的悲歡離合…幻想自己是各種劇情、不同冒險的主角,更開始懵懂的夢想,那一張張劇照裡的主角,終有一天,會出現在我眼前…

 

文章標籤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朋友笑稱我已走過人生的三分之二,我自己倒比較樂觀的以國人平均壽命來看,是已跨過了一半又幾年朋友以于右任的名言安慰我:「人生七十才開始」,我倒是沒有把握,到那個時候我還有多少體力與精神,開始體驗人生有人說,人生的過程,不在於活多長,而在於活得多精采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不是就是:那要怎樣的人生,才算精采?大問哉! 

一個在陽光燦爛的港都土生土長的南部么兒,幸運的在一個衣食無缺、育樂有餘的家庭長大,父母生了一顆還算靈光的腦袋、賜與一顆尚稱良善的心,卻也給了過多的呵護,以至養成依賴寡斷的性情課業倒是從小不用爸媽操心,是那種令大部分人討厭的「職業模範生」,小學導師在我的成績簿裡的評語,好像除了「品學兼優」之外也沒別的評語可寫比較特別的是,不知是幸或不幸,從懂事開始便開始看了無數的電影於是提早似懂非懂的開始嚮往成人的世界,於是較之同齡孩子,更早結束純真無憂的童年

 

  

文章標籤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只要問個在「舊左營」社區住過個幾年的朋友,應該都會知道這家真的非常好吃、已經賣了66年的瘦肉米粉羹,更何況像我這樣土生土長,從小吃到大的老左營人… 這也是我姐姐三不五十就會去吃或外帶的一家。很幸運的,他們的分店也就在我們搬了的新家附近! …但我自己還是喜歡去原始老店吃,感覺才對!

雖然台灣的米粉湯,有很多類型,各地的也各有其風味,但我只能說:這是我最愛吃的!尤其是那個包了一層神祕裹粉的豬肉,滑嫩順口,入口即化!還有那個吃起來,有點神奇涼涼口感的脆豬肺,每次都覺得不夠吃連那個辣椒沾醬,我都懷疑是不是有神祕配方說著說著,我餓了!...

文章標籤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Day,軍事術語裡是為:行動發起的第一天,歷史上以194466日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登陸」大搶灘行動最為著。 整整兩年前的66日,不是什麼值得傳世傳頌的日子,只不過是我這樣一個年已47歲的中年男子,跟隨著這島上眾多網民前仆後繼登岸後的波痕浪影、一腳踩上了這片綿延不見盡頭、開闊不見邊境的灘頭、開始張望的日子,一個盛夏的傳說,從此開始 

沒有懷抱什麼目標幻想,身上也沒有地圖羅盤,就這樣半走半跌越過沙灘之後,兀自從靠海最近的樹叢開始摸索進了這片森林沿途看別人的風景,讀別人的心情,同時,自己也成為別人眼裡的風景,並且是會訴說心情的風景

風景,是懂事後開始的虛渺印象、是回首走過的情路風光;心情,是咀嚼自己與朋友的故事後的反芻分享,並與彼此記憶裡共同的歌曲,一首一首相遇 歌曲,因記憶而有了新的生命;記憶,因歌曲而重新豐富靈魂六月的港都,夏已盛,一段段都會傳說,隨潮騷響起

文章標籤

盛夏壯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